
“都怪我没有定期去入户核查沈某某的家庭情况,导致他多领了低保金,今后我一定吸取教训……”日前,面对前来回访的通城县纪检监察干部,石南镇虎岩村干部袁某某后悔不已。
此前,该县纪委监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虎岩村村民李某某家境殷实,却还在享受低保的问题。随后,该县纪委监委运用“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成立调查组展开核查。
经查,2021年至2024年期间,袁某某在入户核查低保对象家庭条件时,未能及时发现李某某购房购车等相关情况,导致李某某违规领取补助资金1.2万元。最终,袁某某受到严肃处理。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该县纪委监委紧盯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将整治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问题作为办好十五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的重要抓手,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采取线上比对、线下核实的“大数据+大脚板”模式,深挖严查社区相关经办服务中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敷衍塞责等“微腐败”问题,切实守好民生保障底线。
“我们充分发挥‘贴身监督’优势,采取列席会议、集中督导、驻点监督等方式,聚焦相关部门在救助政策落实、对象认定、资金管理等方面开展常态化监督。”该县纪委监委派出第六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
为确保困难群众救助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民政局联合各镇村成立11个排查组,深入全县185个村(社区)对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立即清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目前,排查组共对全县11578户补助对象进行详细排查,取消不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501户683人,增加救助对象336户523人。
深化数据监督是该县纪委监委织密织牢社会救助“监督网”的另一举措。该县纪委监委与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残联等部门进行信息联动,调取近3年来低保金、冬春救助金、困难学生补助等资金发放数据,建立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监督模型、公职人员及家属违规领取城乡低保监督模型等多种数字模型,经过数据比对,发现应享未享、重复享受、违规享受等问题28个,疑点数据21条。同时,依托“组地”联动监督,采取资料审阅、一线走访、谈话了解等方式,逐人逐户开展复核,发现问题线索12条,立案1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
此外,针对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的低保动态管理不到位、政策宣传不全面、公示公开不标准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民政局完善救助对象审批机制,明确社会救助审批各环节时间节点,细化申请受理、信息比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低保公示、审核审批等各环节程序要求;推动各村(社区)设置社会救助公示栏,并同步在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示,持续提高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实落细。
“我们将持续加大社会救助领域监督力度,督促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细化工作流程,以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惠民政策落地落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