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凛凛寒风,冬渐萧瑟。在通城县上阔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连片的莲花白、花菜等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忙着对蔬菜开展管护工作。
“我家有18亩大棚蔬菜,韭菜、黄瓜、西红柿都有,一年四季都能卖,年收入大概有20万。”“从育苗、移栽到防虫管护,都有农技干部的指导,这季蔬菜又要增产了。”村民纷纷向前来走访的该县纪检监察干部介绍道。
近年来,该县把蔬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依托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打造蔬菜种植产业链,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菜园子”。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护航就跟进到哪里。该县纪委监委紧盯蔬菜产业发展重点环节靶向发力,深入一线跟进监督,压紧压实职能部门和各乡镇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的责任,以“监督+服务”保障蔬菜产业丰产、农民丰收。据统计,今年通城县种植蔬菜面积达12.81万亩,总产量13.5万吨,产值达4.52亿元。
针对蔬菜产业发展资金量大、受益面广等特点,该县纪委监委坚持联合作战、同向发力,抽调“室组”精干力量,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蔬菜产业基地、田间地头,对涉农政策落实、技术指导、生产销售等重点环节开展精准监督,推动相关部门解决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15轮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7个。
“精准发力,做好服务是产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基础。”该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局长黎育辉介绍,针对群众反映的蔬菜管护技术不精的情况,该局定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组织农技人员“送技下乡”、推行“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户”技术帮带服务;针对蔬菜销路狭窄问题,联合县商务局开拓建立“企业代销”、驻点直销渠道,并借助“互联网+”销售模式,鼓励农户创建或借助网上销售平台,宣传推介应季蔬菜,同时精准对接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生鲜蔬菜供应商,通过线上交易扩大蔬菜销售网络。
与此同时,该县纪委监委畅通和拓宽信访举报渠道,严查乡村振兴领域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和不作为乱作为等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共处置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7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4人。
“我们将持续紧盯职能部门惠农政策落实和服务保障情况开展监督,让群众真正从蔬菜产业发展中获得收益,让乡村振兴‘红利’为更多群众所共享。”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罗奇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