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甘蔗收获的季节,走进通城县大坪乡花墩村甘蔗种植基地,一排排甘蔗茎节挺拔粗壮,翠绿的甘蔗叶随风舞动,农人们正忙着收割、捆绑、搬运,甘蔗园里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
“今年总体气候不错,加上技术专家常常上门指导,甘蔗长势好,又大又甜。”“一根甘蔗卖5到8元,今年的产值大概能有20万……”日前,通城县益乡情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前来走访的大坪乡纪检监察干部介绍相关情况。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通城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甘蔗、油茶种植和“两头乌”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县纪委监委自觉扛起护航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结合“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统筹监督力量,围绕特色产业跟进监督、全程监督,为乡村振兴纾困解难、赋能添力。2021年以来,该县多个村集体经济共增收200多万元,带动3000多户农户增收230多万元。
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聚焦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经营管理等情况,督促乡镇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同时,以制发日常监督清单、监督提示单等方式,督促财政、农业农村等相关职能部门扛起主管责任,加强对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技术培训、销售渠道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助力特色产业高效发展、群众稳定增收。
结合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该县纪委监委紧盯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利益寻租等问题开展靶向监督,建立“发现问题-分析研判-督办解决”工作闭环,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着力解决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帮企业打通产业发展路上的“中梗阻”。
与此同时,该县还注重发挥基层监督“前哨”作用,麦市镇纪委联合村纪检委员,对该镇的葡萄、黄桃等村集体所有种植基地的土地流转、收益分红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督促各村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坚决防范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发生。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共处置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7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2人。
“产业发展是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的关键。我们将继续把监督‘探头’架到具体项目中,以更加精准、高效的监督护航特色产业发展,绘就乡村振兴好‘钱景’。”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罗奇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