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多出的伙食费还能退回来,虽然只有几十块钱,但还是很开心……”近日,在收到通城县北港中心完小退还的学期结余伙食费后,学生家长李女士十分开心。
“校园餐”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民生。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有力监督执纪守护校园好“食”光。
抓好专项整治,横向协同是基础。该县纪委监委与县教育局、县审计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健全完善信息互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工作机制,督促其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任务、责任“三项”清单,同步做实跟踪问效,汇聚专项整治同题共答、协同发力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该县共召开联席会议6次,开展联合督导2轮次,发现并推动解决校园食堂建设不达标、原材料储存不规范、“三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43个。
“通过梳理分析职能部门建立的‘三项’清单,我们发现挪用和私分学生伙食费、在食堂经费中列支学校公用开支等现象较为突出。”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针对学校膳食经费管理混乱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建立“非伙食费支出超过25%”“人均支出异常”等7个分析比对模型,核查全县90所中小学校学生伙食费管理使用情况,筛选存疑数据2000余条,发现问题线索71条。
为进一步拓宽问题线索来源,该县纪委监委对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和审计反馈涉及学校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大起底”,对梳理出的问题线索,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案进行严查快办,以肃纪反腐成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截至目前,该县共查处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方面问题15个,组织处理16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清理挤占学生伙食费470万余元。
在全力攻破案件的同时,该县纪委监委采取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召开问题整改督导会等形式,同步开展以案促改促治工作。督促县教育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探索“校账县管”工作模式,规范膳食经费出入账审核机制。聚焦食材采购环节,推动实行大宗食材“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并统一配置学校智慧食堂管理系统,助推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各环节透明化、可视化、公开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校园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拧紧职能部门责任链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制度漏洞、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学生吃上放心餐、幸福餐。”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