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办宴席都在县里酒店订,虽然花费高但排场大,显得气派。现在村里修订了村规民约,文化礼堂也建起来了,我们都不比排场讲阵仗了,宴席自己简单办,省下来一大笔钱!”日前,在通城县四庄乡皮家庄文化礼堂内,为儿子结婚举办喜宴的李大哥一边备菜一边说道。
移风易俗既关乎党风政风民风,也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深化清廉村居建设的破题点,通过压紧压实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拓宽问题线索收集渠道、严肃监督执纪问责等方式纠治陈风陋习,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营造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社会风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推进移风易俗,党员干部是“关键”。该县纪委监委牵头制定《通城县党员干部违反规定操办婚丧嫁娶事宜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列明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负面清单,组织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紧盯五一、国庆、升学季等重要时间、关键节点,扎实做好党员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事宜提醒、报备和监管工作,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严格履行报备制度,带头简化办事程序。将移风易俗与党员干部家风家教有机结合,通过组织清廉家访、开展家庭助廉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勤俭持家、遵守移风易俗规定,以家风引领社风民风。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统筹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采取查阅资料、下沉走访、明察暗访等方式,紧盯职能部门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移风易俗隐形变异问题等方面开展监督,对无视纪律规定、违规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追责一起。截止目前,该县纪委监委共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12次,发现问题线索4条,处理处分10人。
“移风易俗不放松、红白喜事简流程、勤俭节约常态化,除陋习;封建迷信不可信、孝老爱亲树新风、厚养父母爱幼小,道德好……”日前,五里镇尖山村将村规民约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句半,以方言形式一经推出便人人知晓。
既抓制度约束,又抓宣传创新。该县185个村(社区)因地制宜,根据村居特色将婚丧嫁娶、邻里关系、文明丧葬等融进村规民约,并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会、评议会等组织,完善农村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同时,创新文明乡风宣传形式,组建乡村歌舞团、宣讲队,通过编三句半、唱“土山歌”等方式,用乡音传党音、用土语话新风。
同时,该县还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洁美家庭”“孝心少年”“热心公益户”等系列评选活动,通过宣传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带动村民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治理陈规陋习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将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文明新风促基层治理,护航乡村振兴。”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