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廉政聚焦
通城:用好“第一种形态” 抓早抓小“治未病”
发布日期:2023-11-15 09:22        文章来源:咸宁市纪委网站

“感谢组织及时提醒,我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今后我一定加强对纪法知识的学习……”日前,通城县四庄乡纪委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出现轻微违纪行为的黎某开展谈话提醒。


这是该县纪委监委坚持抓早抓小、“未病先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严格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工作要求,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足功夫,综合运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在思想动态、工作作风、履职尽责、遵规守纪等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介入、早纠正。截至目前,该县纪委监委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党员干部695人次,占“四种形态”总人次的70.7%,让“未病者”得到常防、“初病者”得到早治。


“我的违纪违法始于一盒烟、一个小红包。我也害怕过、犹豫过、拒绝过。可看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数着红红绿绿的票子,我舍不得。最终,侥幸战胜了法纪,欲望淹没了良知。”在该县召开的教育系统以案促改会议上,当听到县教育局原副局长何某某的忏悔时,参会者无不唏嘘不已,深受警醒。


大量案例反映,一顿饭、一包烟、一瓶酒,往往是党员干部走向腐化的开始。为深化党员干部纪律教育,加强日常监督,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出纪检监察组“探头”作用,以巡回驻点监督为抓手,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高党组织运用“第一种形态”的主动性,着力解决对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干部不愿、不会、不敢进行批评教育的问题。注重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紧盯干部任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资金使用等敏感领域的轻微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常张“婆婆嘴”,常打“预防针”,使其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并与所联系单位党委(党组)共同探析问题根源,完善内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此外,为避免“一谈了之、一函了之”,该县纪委监委采取随机抽查、不定期回访等方式,对相关单位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后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明确“谁谈话、谁监督”,谨防“谈话热、整改冷”,推动“第一种形态”运用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


“日常监督工作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是基础也是关键。”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挺纪在前,精准运用、善于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让党员干部既体会到纪法的约束和刚性、又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厚爱。(张瑞豪)



主办单位:中共通城县纪委、通城县监察委员会
联系电话:0715-4339045    地址:通城县湘汉璐297号
  投稿邮箱:tcxjwxcb@163.com    技术支持:通城县网络信息管理办公室
网络警察

您是第位访客

关闭
清廉通城 微信号:tc4320127